大槐树下的初心:老党员在大王庄香山角下的践行振兴之路
在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办事处香山角下的乡村阡陌间,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。它扎根土地六十余载,见证过炊烟袅袅的农耕岁月,也目睹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蓬勃浪潮。就在这棵老槐树下,济南莱芜区梨花涧家庭农场负责人卢诗奎,用七年光阴书写了一段关于坚守与振兴的动人故事。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党员,以退休后的二次创业,将 100 亩闲置土地打造成生态果园,用长满老茧的双手,在泥土里播撒下乡村振兴的种子。

一、初心: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承诺
“我是农村出来的,骨头缝里都带着土气。” 卢诗奎的话语里带着庄稼人特有的质朴。2018 年,当儿子通过镇里招商引资流转的 100 亩土地因经营不善闲置时,这位刚从企业退休的老党员坐不住了。在他看来,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,“看着好好的地荒在那儿,比剜我的心还疼”。
那段时间,卢诗奎每天揣着馒头在地头转,看着龟裂的田垄和丛生的杂草,脑海里总浮现出年轻时生产队里抢种抢收的场景。“那时候亩产几百斤就高兴得睡不着,现在有好政策、好技术,咋能让土地歇着?” 带着这份执念,他踏上去山东农业大学的路,在果树研究所的实验室里,第一次见到了陈学森教授团队培育的山东酥梨新品种。
“皮薄得能透光,咬一口全是汁水,甜度比传统品种高三个档。” 卢诗奎至今记得初尝果实时的震撼。更让他心动的是,这种梨的抗氧化成分远超普通品种,“既是水果,又是药材底子”可达生者清六用之热,熟者滋五腑之阴效果。当得知这树种下后能挂果 60 年,这位老党员当即拍板:“就种它!不仅要让土地活起来,还要让它结出能养人六十年的果子。”
这个决定起初全家人是反对的。“退休工资够花,何必再遭这份罪?” 但卢诗奎算的是另一笔账:“流转费每年要付,闲置就是亏。种上果树,就算前四年不结果,土地也在生钱。” 更重要的是,他看到了乡亲们的期盼 —— 周边村庄多是留守老人,自家几亩地一年收入不足万元,“要是能搞成规模种植,大家的日子就能厚实点”。
就这样,70 岁的卢诗奎扛起锄头,在这片土地上重新开始了 “学徒生涯”。他带着老花镜啃完《果树栽培学》,把教授的指导录音存在手机里反复听,甚至在果园边搭起简易窝棚,守着刚栽下的树苗度过一个个寒暑。“党员就是要带头干,干不成咋对得起胸前的党徽?” 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,成了他最坚定的誓言。

二、使命:绿色账本里的乡村担当
走进梨花涧家庭农场的果园,最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果树,而是树下齐膝的青草。“别小看这些草,它们是梨树最好的朋友。” 卢诗奎踩着割草机刚修剪过的草坪,脚下传来松软的触感。这片果园里藏着他的 “生态密码”—— 不用灭草剂,靠割草机将杂草转化为腐殖质;拒绝化肥,用大豆根粉和生物有机肥滋养土壤;甚至把附近中药厂的废药渣拉回来堆肥,“既能帮厂里处理垃圾,又能给土地补营养”。
这份对绿色种植的执着,源自一次痛心的发现。2019 年,第一批试种的梨树出现叶片发黄现象,卢诗奎急得满嘴燎泡。陈学森教授团队赶来检测后发现,土壤因常年使用化肥导致板结酸化。“教授说,土地和人一样,光吃‘精饲料’不行,得吃‘粗粮’养肠胃。” 这次教训让他定下铁规矩:宁可产量低三成,也要保证绝对绿色。
为了守住这个承诺,他在病虫害防治上琢磨出 “中医调理” 法。“就像人换季要喝板蓝根,果树也得提前预防。” 他用生态肥来浇灌土壤,雨季来临前撒上草木灰,实在需要用药时,只选国家有机标准允许的生物制剂,并且在采摘前两个月彻底停用。“我用老党员的身份保证,每颗梨都是‘素颜’上市。” 这份底气,让他的梨在 2023 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时,没有丝毫意外。
生态账背后是本更长远的民生账。果园常年雇佣周边 5 个村的 30 余名村民,其中八成是 60 岁以上的老人。“在家门口干活,既能照顾孙子,一天还能挣百八十块。”70 岁的卢诗奎算过一笔账,在果园打工一年能收入两万多,比种三亩玉米还多。每到农忙时节,卢诗奎总会把工钱提前备好,“不能让老百姓流汗又流泪”。有次资金周转不开,他悄悄抵押了城里的房子,先给工人发了工资。
村里的水泥路更是卢诗奎心头的牵挂。2021 年,看到村民雨天深一脚浅一脚地蹚泥路,他二话不说拿出积蓄,又找亲戚凑了些钱,把村里的大街小巷,六千多米土路全铺上了水泥路。“花了一百八十多万。” 村支书每次提起这事都红着眼圈,“他说自己小时候光着脚上学,不能让下一辈还遭这罪。” 如今,这条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,更成了果园的物流通道,货车能直接开到地头装梨。
三、责任:政策春风里的双向奔赴
“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,身后有太多人托着我。” 卢诗奎常说,自己能坚持下来,离不开政府部门的 “雪中送炭”。2020 年果树刚挂果时,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销路成了难题。就在他愁得彻夜难眠时,镇里的乡村振兴服务队带着邮政部门的人找上门,三天就搭起了电商平台。姚家庄村支书陈华美,和社区书刘磊帮我卖梨,“去年线上线下卖了三万多斤,占总产量的三成。” 看着手机上不断跳动的订单,他第一次感受到 “数字农业” 的魔力。
技术帮扶更是让果园焕发新生。区农业农村局得知他缺技术,专门建立了 “专家包联” 机制,山东农业大学的教授每月至少来两次,从疏花疏果到水肥管理,手把手传授技艺。“原来一棵树留 200 个果就不少,科学疏果后留 80 个,单个重量能增加一两,甜度还提高了。” 卢诗奎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技术要点,旁边画着密密麻麻的示意图。
资金难题上,政府的 “及时雨” 总是来得恰到好处。2022 年夏收时节,要给工人发工资时,卖梨的回款还没到账。镇党委书记听说后,带着农商行的人上门办理了 30 万元 “鲁担惠农贷”,“贴息后利率才 3.8%,解了燃眉之急”。如今,果园的灌溉系统、冷链仓库,都是靠着政府的农业补贴一点点建起来的。
这种双向奔赴在乡村振兴中不断上演。卢诗奎把自己摸索出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周边农户,带动 5 家种植户改种山东酥梨。“一开始他们怕担风险,我就请教授一起去讲课,免费提供幼苗。” 现在,周边已发展出 300 多亩的种植基地,形成了 “公司 + 合作社 + 农户” 的产业链。去年,他还牵头成立了农户合作联盟,统一标准、统一销售,让小农户抱成了大集体。
“土地流转不仅是为了规模经营,更是要让高科技落地。” 卢诗奎对政策的理解带着实践的温度。他流转的 100 亩地中,有 20 亩曾是撂荒多年的 “三不管” 地块,通过土壤改良后,如今亩产梨达 8000 斤。“这就是政策说的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,把低产田变成高产田。” 他计划明年引进智慧农业系统,用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,“要让老土地与农业现代化结合”。

四、坚守:老党员的 “梨树下的修行”
在卢诗奎的作息表上,没有 “退休” 二字。每天清晨五点,天刚蒙蒙亮,他就会拄着拐杖去果园转一圈,用手摸摸梨的长势,俯身看看土壤的湿度。“这些树跟人一样,你对它上心,它才给你长好果子。” 七年如一日的坚持,让他对每棵梨树的 “脾气” 了如指掌 —— 哪棵树结果多需要疏果,哪棵树容易染病需要提前防护,他都记在心里,写在挂在树枝的小木牌上。
资金链的紧绷是常态,却从未动摇他的决心。“前五年都是往里贴钱,家人劝我收手,我说再等等,树在长,希望也在长。” 最困难的时候,他把自己的退休金、子女给的养老钱全投了进去,甚至跟老战友借过钱。“党员说话得算数,当初跟村民保证要让土地生金,就不能半途而废。” 这份执拗,让他在 2023 年迎来转机 —— 随着产量提升,果园首次实现收支平衡,虽然利润微薄,但他捧着账本笑了一整天。

五、温度:岁月深处的精神传承
在卢诗奎的办公室里,有个泛黄的搪瓷缸,上面 “为人民服务” 五个字已经模糊。这是他 入党时获得的表彰品,如今成了他招待乡亲的专用茶具。“当年在生产队当队长,就用这个缸子给大家分过救济粮。”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沟壑,却没磨掉那份党员本色。
这种本色体现在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上。每年梨成熟时,他都会请村里的老人先尝,“他们的舌头最准,说行才算真行”。有次发现一批梨甜度差了 0.5 度,他当即决定降价处理,“不能砸了招牌,更不能丢了诚信”。靠着这份实在,他的梨成了周边企业的 “特供品”,去年还走进了济南的社区团购。
更动人的是那份代际传承的默契。果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
乡亲们的支持是最暖的底色。去年台风过后,果园的围栏被吹倒,附近村民自发来帮忙抢修,“从早上五点干到天黑,没一个人要工钱”。卢诗奎过意不去,杀了自家养的猪款待大家,席间有人说:“你为村里做了那么多,我们搭把手是应该的。” 这种守望相助,让他更坚定了 “要把这片土地看好” 的承诺。


六、展望:从百亩果园到乡村振兴图景
如今,50 亩梨园已进入盛产期,剩下的土地正筹备种植新品种苹果。卢诗奎站在老槐树下,望着缀满枝头的酥梨,眼里满是期待。“等全部挂果了,能带动更多人就业,还能搞采摘游。” 他的规划里,不仅有果树的种植,更有产业链的延伸。
在他的带动下,周边村庄正悄然发生变化。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多了,村里的闲置房屋被改造成民宿,每到周末,城里来的游客沿着他修的水泥路走进果园,体验采摘的乐趣。“这就是我想要的乡村,有产业、有活力,老百姓的日子有奔头。” 卢诗奎说,他最大的心愿是看到这片果园能成为 “乡村振兴实训基地”,让更多年轻人在这里学到生态种植技术,把这份事业传承下去。

政策的延续性是他最关心的事。“跟村里签了 30 年的合同,我盼着这政策能一直稳下去,让后来人能安心干农业。” 他相信,只要守住土地、守住初心,这百亩果园就能成为乡村振兴的 “绿色引擎”,不仅结出甜美的果实,更能结出幸福的生活。
从政策扶持到人文滋养,从生态坚守到初心不改,济南莱芜区梨花涧家庭农场的成长轨迹,正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微观样本。卢诗奎用一位老党员的赤诚与担当证明: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宏大的概念,而是无数像他这样的人,在泥土里扎根,在岁月中坚守,用双手托举起的希望与未来。这希望,在大王庄办事处的风中生长,在大槐树的浓荫里结果,更在每一个期待美好生活的乡村人心中,生生不息。

联系方式(微信同号):卢诗奎13963423577

- “2024中国品牌日企业品牌盛典”在京举办—寻找新质生产力的品牌力量
- Smith+Nephew is pioneering Spatial Surgery – a defining new Sports Medicine category pushing the bou
- 重庆墙绘壁画艺术联盟在黄桷坪涂鸦街绘制《哪吒2》壁画系列助力国漫宣扬传统文化
- 电缆木线轴的使用方法——东莞柏森包装
- 康师傅校园新声代2粤西赛区省总决赛完美收官!
- 澳柯玛家用冷柜斩获2023年“产品好评度”冠军
- 芯原推出低功耗AI降噪与AI超分辨率系列IP
- VCI Global Disrupts Cybersecurity Market With ‘V Gallant CyberSecure’ – AI-Powered Defense and Milit
- 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OS创新高!贝莫苏拜单抗+安罗替尼+化疗带来新希望
- 江右医药集团参加药品说明书适老化六方会谈
- 出道30周年献礼之作 品冠用《妥妥》续写“妥妥的幸福人生”
- 第四代空中大院,招商CID豪宅标杆天青雲麓开创新流派!
- 2024-2025冰上龙舟超级联赛辽宁·朝阳站盛大开幕!
- “新京味”小柯音乐剧《三里屯42》 在小柯剧场6月全新开演
- Nyxoah Has Signed a €37.5 Million Loan Facility Agreement with the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
- 彰显中国榜样 时代楷模访中国非遗清宫御膳传人 中国御膳大师廖成前老师
- 泳池设备厂家AQUA爱克:以创新与品质构筑泳池水环境新标杆
- 蕾沃尔助力城乡购物中心2024蝶变 全新绽放 品牌升级
- 选择王森教育实现个人价值,新加坡TMC留学班为您开拓多样化发展
- 315行动 | “熊大爷”门店自查:守护舌尖安全,升级消费体验
推荐
-
国足13次出战亚洲杯首次小组赛0进球
北京时间1月23日消息,2023亚洲杯小组
资讯
-
中央气象台连发四则气象灾害预警
暴雪橙色预警+冰冻橙色预警+大雾黄色预警+
资讯
-
男子“机闹”后航班取消,同机旅客准备集体起诉
1月4日,一男子大闹飞机致航班取消的新闻登上
资讯
-
王自如被强制执行3383万
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,近期,王自如新增一
资讯
-
透过数据看城乡居民医保“含金量” 缴费标准是否合理?
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,近期,全国大部分地区
资讯
-
看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如何回应董宇辉新号分流的?
(来源:中国证券报)
东方甄选净利润大幅下滑
资讯
-
大家一起关注新疆乌什7.1级地震救援见闻
看到热气腾腾的抓饭马上就要出锅、村里大家
资讯
-
私域反哺公域一周带火一家店!
三四线城市奶茶品牌茶尖尖两年时间做到GMV
资讯
-
周星驰新片《少林女足》在台湾省举办海选,吸引了不少素人和足球爱好者前来参加
周星驰新片《少林女足》在台湾省举办海选,吸
资讯
-
抖音直播“新红人”进攻本地生活领域
不难看出,抖音本地生活正借由直播向本地生活
资讯

